查看原文
其他

立中国本位 通世界之变 促文化交流

编辑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09-14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我们


立中国本位  通世界之变  促文化交流



导言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史研究是理解世界历史演进动力和规律,阐释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为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学术支撑,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重要依托。《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长期支持世界史研究,围绕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现代国家治理与现代化等重大学术问题,刊发了系列高水平论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转摘。





1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

   ——黄民兴,马  超

摘要

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可分为九种类型,即荷兰模式、英国模式、法国模式、美国模式、德国模式、意大利模式、西班牙模式、加拿大模式和日本模式。发达国家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多数国家人口规模有限;资本始终对工人进行无情的剥削;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自始至终伴随着暴力,是一个血与火的殖民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如下特点:拥有世界第一的巨大人口规模;成功实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包括:通过进行大众性的革命运动为现代化奠定基础;为第三世界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推动了东西方力量对比的改变;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运动;助力了全球化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世界历史;和平发展道路;人类命运共同体

引文格式:黄民兴,马超.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5-22.



2




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

      ——黄民兴

摘要

影响战后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原因包括:国家与市场的平衡;有关各国生产要素的状况;资金的丰裕与否;资本的技术选择;增长与分配的平衡;传统文化与制度的影响;援助国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从发展战略上看,发展中国家有很多类似性。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因此,70年代初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了经济调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总体上体现出共同规律:经济发展必须符合不同的国情;技术和创新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增长与分配的平衡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反思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性。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发展中国家 ; 经济发展道路

扫码阅读原文



引文格式:黄民兴.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27-33.



3




从组织结构到职责权限——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的运作方式

——刘  磊, 邵  煜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会情报委员会的设立,是美国国会现代委员会体制走向完善的重要一环。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的建立,在美国国会史上第一次拥有一个负责监督政府整个情报领域的专门委员会,也是美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国会常设特别委员会。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享有广泛的情报监督和审查权,主要包括:立法倡议权、预算监督审查权、人事任命“咨询权”及相关的调查权和传讯权。国会情报委员会因此成为美国国会与总统争夺情报决策权的得力助手和工具,构成了越战和水门事件之后美国国会权力复兴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众议院常设情报特别委员会;情报监督

引文格式:刘磊, 邵煜.从组织结构到职责权限——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的运作方式[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35-143.



4




论晚期青铜时代叙利亚地区诸王国的崩溃

——郭  磊, 王新刚

摘要

     公元前13世纪末至前12世纪的地中海世界充满了混乱、变故和灾难,地中海东部的青铜王宫文明先后灭亡。文献、考古证据以及古气候学数据表明,叙利亚地区诸王国的灭亡可能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各王国内部的社会政治危机是内部原因,气候变化导致的饥荒是导火索,国际环境的剧变和海上民族入侵是外源性因素并导致危机进一步加重。青铜时代近东国际体系和王宫制度的崩溃改变了叙利亚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新的商业贸易模式、文字书写体系与技术变革也率先在这一地区出现。犹太文明、腓尼基文明和阿拉米文明在王宫文明的废墟上兴起并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晚期青铜时代;叙利亚;王宫制度

引文格式:郭磊, 王新刚.论晚期青铜时代叙利亚地区诸王国的崩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8-137.



5




古叙利亚埃卜拉城的考古发掘与埃卜拉学研究

      ——刘昌玉,朱方云

摘要

     埃卜拉是叙利亚最古老的文明,也是公元前三千纪两河流域同东地中海世界沟通的重要中转站和贸易枢纽。20世纪60年代至叙利亚内战爆发之前,以意大利人为主的考古队在埃卜拉古城持续开展了47年的发掘工作,出土了包括埃卜拉卫城在内的许多城市和大型宫殿遗址,以及在G王宫出土了上万余块楔形文字泥板文书,揭开了埃卜拉学研究的序幕。通过梳理与分析这些泥板文献的数量、类别和内容,关于埃卜拉语言文字、社会结构、外交关系、长途贸易等议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年来,研究方法的进步和新证据的不断出现,不仅为埃卜拉学的发展拓宽了新的空间,也为古代叙利亚文明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叙利亚;埃卜拉学;楔形文字;考古发掘

扫码阅读原文



引文格式:刘昌玉,朱方云.古叙利亚埃卜拉城的考古发掘与埃卜拉学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79-88.



6




以追求国民幸福为终极目标 ——当代不丹国家治理的独特道路

      ——李  铁

摘要

 20世纪70年代, 不丹四世国王辛格·旺楚克将“国民幸福总值”这一内向探求生命愉悦的心理体验, 直接转化为不丹国家治理的核心概念, 并以行政力量在整个社会推广开来。其主要内容是以王权促政治转型, 关注经济发展质量的逻辑以及幸福教育。“不丹模式”国家治理的独特道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不丹君主制政权渐进的政治改革与佛教理念熏陶下政治文化和价值观的历史产物。“幸福教育”理论体系较为完整, 但实践操作则存在较多困难, 并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强制实行以民族融合和同化为特征的民族不丹化政策, 造成难民问题, 至今悬而未决。尽管如此, “以追求国民幸福为终极目标”的“不丹模式”国家发展道路在世界治理史上仍具有独特个性和重要地位。


关键词:国民幸福;“不丹模式”;国家治理

扫码阅读原文



引文格式:李铁.以追求国民幸福为终极目标——当代不丹国家治理的独特道路[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4-41.



7




19世纪英国对阿根廷的移民及其影响——以“移民殖民主义”为视角

——卢玲玲

摘要

     19世纪初以来,随着阿根廷的独立和统一以及吸引移民政策的实施,英国移民不断涌入阿根廷。到19世纪末,英国移民已经历了以商人为主、商人和农牧民并重、以农牧民为主以及移民多样化四个发展阶段。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和威尔士人是英国移民的主体,他们主要从事商业和农牧业活动,许多人成功发展为大商人和大农牧场主。英国移民虽然以自由移民为主,但在培养阿根廷精英阶层的亲英意识,促进英国在阿根廷的经济发展与文化扩张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英国移民的经济活动也对阿根廷的经济命脉和经济发展方向形成了实际控制。这体现了英国对阿根廷的殖民扩张,是一种隐蔽的“移民殖民主义”。


关键词英国;阿根廷;移民;“移民殖民主义”

引文格式:卢玲玲.19世纪英国对阿根廷的移民及其影响——以“移民殖民主义”为视角[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27-134.



8




沙特阿拉伯的“王储新政”透视

      ——王  猛,王丽君

摘要

     沙特阿拉伯的“王储新政”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影响着沙特国家发展的整体态势。《2030愿景》是“王储新政”的核心和行动指南,旨在发展非石化产业,实现经济繁荣,打击极端主义,增强社会活力,强化外交话语权,展现国家雄心。“王储新政”是乱中求变、解困沙特的政治善念,有利于推动沙特最高权力的代际传承,推动整个国家向新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巩固权位、急于求成的政治豪赌,忽视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与伊朗的博弈引发了中东地缘政治对抗的阵营化趋势。“王储新政”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参与沙特经济事务的机遇,《2030愿景》是中国在沙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沙特阿拉伯 ;“王储新政” ;《2030愿景》; “一带一路”倡议

引文格式:王猛,王丽君.沙特阿拉伯的“王储新政”透视[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40-149.



9




从委圭边界争端看美国崛起中对外政策的和平主义面相

      ——白建才,杨盛兰

摘要

1895年,由于美国的干涉,委内瑞拉—英属圭亚那边界争端演变为英美外交危机。随后在两国和平运动的推动下,英国政府接受了美国的仲裁提议,促成了《委英仲裁条约》的签订和国际仲裁,争端得以和平解决。委圭边界仲裁既是19世纪和平主义和仲裁运动的成果,也体现了美国崛起过程中对外政策通过仲裁解决争端的和平主义面相。它既丰富了国际法的内容,促进了和平运动和国际仲裁的发展,又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但是,由于国际仲裁的局限性,委圭边界问题成为两国外交关系中遗留至今的痼疾。


关键词:和平主义;委内瑞拉—英属圭亚那边界争端;美国对外政策

引文格式:白建才,杨盛兰.从委圭边界争端看美国崛起中对外政策的和平主义面相[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50-158.



10




从“罗杰斯计划”到“临时运河协议”——尼克松“缓和战略”下美国对埃及政策的变迁

——田宗会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以军事对抗为手段展开了遏制与反遏制的战略博弈。在尼克松“缓和战略”的大背景下,美国先后进行了两次“罗杰斯计划”以及“临时运河协议”,试图缓和埃及和以色列的关系,阻止苏联独步中东,实现中东和平,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不过,尼克松政府与埃及交涉、斡旋的四年间,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导致埃以局势的恶化,间接导致了十月战争的爆发,打破了“缓和战略”下埃以间“不战不和”的僵局,为后来的“穿梭外交”和埃以和谈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缓和战略;罗杰斯计划;临时运河协议;美埃关系

引文格式:田宗会.从“罗杰斯计划”到“临时运河协议”——尼克松“缓和战略”下美国对埃及政策的变迁[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25-134.



11




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纺织工业垄断

——白胜洁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纺织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在技术革新、股份制公司的建立和推广、银行资本的渗入及联合生产方式的普遍采用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俄国纺织工业领域经历了资本从分散到集中,从自由到垄断的过程。俄国纺织工业领域先后出现了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等类型的垄断组织,它们借助在销售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为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开展了各种活动,给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


关键词:俄国;纺织工业;垄断

引文格式:白胜洁.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纺织工业垄断[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44-152.



12




蛮族中的文明人:5—6世纪拜占庭人对波斯人的认识——以拜占庭与萨珊波斯两次托孤事件为考察中心

——马  锋

摘要

     408年拜占庭皇帝阿卡第临终之际把未来的皇帝狄奥多西二世托孤给萨珊波斯帝国国王耶兹迪格德一世是两国关系史上的美谈。但是525年波斯国王科巴德希望把幼子科斯劳托付给拜占庭皇帝查士丁一世却未能成行。两次托孤事件有着复杂的背景,是各自国内问题和两国关系各种因素的集中表现。选择彼此的对手作为托孤对象更反映出在古代晚期拜占庭人眼中波斯人是“蛮族”中的“文明人”,突显出两国关系中相对平等的认知心理。


关键词:拜占庭帝国;萨珊波斯帝国;古代晚期

引文格式:马锋.蛮族中的文明人:5—6世纪拜占庭人对波斯人的认识——以拜占庭与萨珊波斯两次托孤事件为考察中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38-145.



13




十字军东征末期的黎波里伯国与马穆鲁克王朝关系研究

——宋保军

摘要

     在1260年至1291年的十字军东征末期,十字军政权的黎波里伯国与穆斯林政权马穆鲁克王朝的关系经历了战争—和平休战—战争的演变过程。影响两国关系演变的因素既有两国内部实力变化和政局变动,也有外部的蒙古入侵、十字军援军等。两国关系的最大特征是不平等性。在战争方面,马穆鲁克军队经常进攻的黎波里伯国。在休战谈判和休战条约内容中,的黎波里必须为休战缴付大量钱财,休战条约在领土规定和权利限制方面都有利于马穆鲁克王朝。两国关系的变化和最终结局,不仅决定了的黎波里伯国被马穆鲁克王朝灭亡的命运,还影响了该地区此后乃至当今的历史走向,亦反映了十字军东征末期的黎波里伯国的生存状态和其寻求自身生存的外交方式与特征。


关键词:十字军东征;黎波里伯国;马穆鲁克王朝;安条克公国

引文格式:宋保军.十字军东征末期的黎波里伯国与马穆鲁克王朝关系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46-154.



14




中外学界关于古叙利亚文明史研究述评

      ——王新刚,邵  平

摘要

国内古叙利亚文明史研究起步较晚、成果较少,现有成果主要涉及古叙利亚城邦研究及叙利亚与古埃及、腓尼基、希腊、丝绸之路上东方国家的文明交往互动。西方学界19世纪末基于对古叙利亚地区的科学考古,展开了对该地区史前史及专题史的研究。20世纪后相关研究逐步深入,从考古学扩展到语言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社会学领域。专题性研究主要包括外族统治下的叙利亚史、宗教史、制度史和通史研究及其对“叙利亚文明”概念的探讨等。21世纪以来对古叙利亚文明史的研究日益细化,更加注重从语言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和个案研究,探究古代叙利亚文明的内部运行规律、与外部文明的交流等内容,突出表现为对古叙利亚文明的某些专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学理透视,以及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的运用。国内外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一、通常将古叙利亚地区的历史作为古代大帝国的一部分和中心文明的边缘地带进行论述,或作为腓尼基人或古犹太人历史的背景论述;二、研究多集中于英文、法文、德文文献;三、虽然缺乏系统性、专门性论著,但是现有研究文献涵盖了古叙利亚考古、古代通史、断代史、宗教史、文化史、政治史、科技史、文明交往史等多方面,为系统梳理古叙利亚文明的历史提供了丰富多元的知识谱系。


关键词古叙利亚;文明史;研究述评

扫码阅读原文



引文格式:王新刚,邵平.中外学界关于古叙利亚文明史研究述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65-78.



15




拜占庭伊琳娜女皇称帝原因新探——以拜占庭与东方地区的文明交流为视角

      ——李继荣

摘要

经历了6-8世纪的内忧外患,拜占庭帝国与西部地区日渐疏远,与东方地区的关系则不断升温。717年,出身于东方叙利亚地区的利奥三世(Leo Ⅲ,717—741年在位)登基,建立叙利亚王朝(Syrian Dynasty,717—802年),标志着拜占庭与东方的关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本文以此为背景,在以该王朝伊琳娜(Irene,797—802年在位)称帝事件为中心的考察后,认为拜占庭在与东方地区互动中东西方双重因素对伊琳娜称帝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影响,拜占庭文明的形成并非只吸收了西方文明元素,还融入了大量的东方文化因素。   


关键词叙利亚王朝;伊琳娜称帝;拜占庭;文明交往

扫码阅读原文



引文格式:李继荣.拜占庭伊琳娜女皇称帝原因新探——以拜占庭与东方地区的文明交流为视角[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89-98.



16




伊朗教育世俗化改革及其对两次革命爆发的影响

      ——母仕洪,蒋  真

摘要

教育世俗化改革是伊朗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考察立宪革命和伊斯兰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无不与教育世俗化改革有着密切关联。教育世俗化改革剥夺乌莱玛的教育垄断权,教育成为乌莱玛与世俗政府竞相角逐的权力领域;教育世俗化改革的“衍生物”现代知识分子站在政府的对立面,成为掀起两次革命的中坚力量;世俗政府推行的新式教育本质上是精英教育,上层社会通过获取教育优势进一步扩大社会鸿沟,普通民众未能普遍分享教育改革红利。教育世俗化改革在助推伊朗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成为诱发两次革命的重要因素,足见其在近代伊朗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伊朗;乌莱玛;教育世俗化改革;立宪革命;伊斯兰革命

引文格式:母仕洪,蒋真.伊朗教育世俗化改革及其对两次革命爆发的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142-151.




END

         

          责任编辑 | 刘卫平  樊丹丹

网络编辑 | 樊丹丹

内容审核 | 卫   玲



1913年创刊

 更多内容请访问《西北大学学报》首页了解:http://jnwu.nwu.edu.cn

     投稿:xbds.cbpt.cnki.net  

电话:029-88302242

         邮箱:xdxbsk@nwu.edu.cn

注: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转载请注明:“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版权信息。敬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